中国篮球最有能量的三个人,因为这件事坐在了一起
毫无征兆地,蔡崇信走了进来。他的经历、理念,我写过许多次,见到他本人,这还是头一回。
他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是这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商业帝国的掌舵人,而我更关注的,显然是他的另外两个与篮球有关的身份,NBA布鲁克林篮网队、WNBA纽约自由人队投资人,以及蔡崇信篮球奖学金的发起人。
这几天,他出镜率很高。
先是在NBA传奇名人赛与麦迪、雷-阿伦等一众巨星同场竞技,为NBA中国赛重返中国制造气氛;
后又赶到他的老家湖州南浔,在2024以体树人教育研讨会重谈他“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的理念,他和李宁站在椅子上与姚明合影的画面,还冲上了热搜;
翌日——也就是12月15日——下午,我们在杭州见到了他。
这天,正是2025级蔡崇信篮球奖学金训练营的闭营仪式,蔡崇信早就定下行程,要来看望一下这些奖学金的潜在受益者。与他同来的,还有刚刚卸任中国篮协主席一职的姚明,以及刚刚接替姚明成为新一任中国篮协主席的郭振明。
财富、声望、权力,三个可能是当下中国篮球圈最具能量的男人,就这样并肩坐在了闭营仪式的现场。
这是以前从未出现的情况。2023级训练营,蔡崇信缺席;2024级训练营,郭振明缺席;直到2025级,“三巨头”才实现了同框。
“两年前的闭营仪式,我最突出的印象是你们和姚明的问答,从你们的眼神我看出,你们对篮球的热爱是非常干净、纯粹的。希望今天参加选拔的学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你们对篮球的热爱仍然真实、简单、纯粹。”郭振明在致辞中说,并寄语学员要“坚持、刻苦、自律”,他说,“这三个‘独木桥’拼在一起,就是一条平坦的路。”
蔡奖的前身,是中国篮协于2019年发起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海外留学菁英计划”,当时蔡崇信只是出资方。但不难看出,它其实是由蔡崇信、姚明共同促成的。
2021年,蔡奖独立运营,中国篮协转为“官方支持单位”,主客换位,但中国篮协给予的支持不变。
随着姚明辞去中国篮协主席职务,新主席对蔡奖的态度,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郭振明的亮相与发言,无疑给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支持蔡奖,并不只是支持蔡奖,也是在支持它倡导的“体教并重、以体树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的理念。我很高兴地看到,社会各界正就此达成共识。
事实上,蔡崇信本人,正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之一。
他13岁到美国留学,在那个全球化浪潮尚未开启的年代,他融入异质文化环境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参加体育运动。他打篮球,也打美式橄榄球和网棍球,但受限于身高,他的篮球水平没有另外两项运动那么好。
他告诉学员们:“如果没有当初到海外求学,跟外国小朋友一起碰撞、运动的经验的话,我今天不会站在这里。我(通过体育)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你可以屡次失败,但你必须屡次爬起来面对挫折。我希望各位小朋友不要有任何的畏惧感,要勇敢地面对竞争。”
体育并没有让他成为杰出的运动员,但体育给了他最坚硬的护甲,让他成为了杰出的人,他从此拥有了在商场上纵横捭阖、百折不挠的底气和勇气。这是体育给他最好的教育。
他向在场的家长呼吁:“不要害怕小孩子(因从事体育)受伤,训练好以后,他伤愈的速度和能力会加强。五年级,在一个没有放水的游泳池旁,我玩滑板跌断过腿。经过了这个,我现在对受伤没有任何畏惧,我知道我是可以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复出的,我知道我还可以再站起来向上发展。”
不难看出,同样是“借鸡生蛋”,相比当年的“菁英计划”,蔡奖有了一个细微的理念转变。那就是,从培养学生运动员,到培养运动员学生。
蔡崇信在闭营仪式上,全程未提他对学员们在篮球方面的期许,而是不断地强调,希望他们通过体育,拥有面对挫折的能力——这是他曾经走过的路。
有一点非常值得玩味,他在感谢训练营的评委匡鲁彬、宋晓波和王非时说,更想称他们为“老师”,而非“指导”。
“‘指导’这个词太窄了,你们所做的工作超越了指导的工作,你们是在培育人才,你们给学生的不光是球技上的支持,还有对人生观、对整个人发展的支持,这个意义非常重大。”蔡崇信说。
正因如此,蔡奖在选拔时,除了篮球,也注意考察学员的综合素质,比如英语能力、学习能力、融入新环境的能力等等。
如果学员真的有天赋、足够努力、运气也足够好,成为了国内培养不出来的那种篮球运动员,蔡奖当然欢迎。如果没有成为杰出的篮球运动员,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也是蔡奖非常乐于见到的结果。
在这场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大型教育实验里,蔡奖为学员的生长环境设置了一个变量,以期筛选出新的“适者”。
蔡崇信和2019级学员李信仪在篮网主场
它和传统培养模式截然不同的是,它出钱、出力、出资源,却并不要你任何回报,你成功或失败,它都会在你就读美国高中的4年之后结束守望,把人生交还给你自己。
林书豪在美国能成为林书豪,中国孩子在美国能成为谁?
这背后隐藏的无限可能,单是想想就足以让人兴奋不已。是的,当我们谈论别人的人生,我们可以架空、可以畅想,但当留美成为了一些具体而微的细节,“无限可能”就成了“无限未知数”,有时会让人望而却步。
作为家长,你能否忍受分离,你能否忍受“失控”的感觉,你能否忍受孩子生病你却不能赶去照料的煎熬?
作为教练,你愿不愿意把自己千辛万苦挑来、好不容易培养出点样子的球员,“拱手”让给美国的同行?
作为球员,尽管你在美国可以和勒布朗-詹姆斯的儿子交手、可以和伊巴卡共用同一个训练师、可以和未来的NBA球员做队友,但你是否愿意为了这些而暂别无微不至的父母、朝夕相处的朋友?
这也正是为什么“走出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真走出去的人却寥寥无几。
大概没有人会不羡慕2019级学员王芙蕖吧?读QS世界排名47的西北大学,打NCAA一级联盟,和《冰与火之歌》的原作者马丁老爷子成为校友;小小年纪就成为安德玛签约运动员,有机会和斯蒂芬-库里线下互动。可“羡慕”和“为了羡慕付出行动”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对此,蔡崇信本人显然心知肚明。
除了感谢两任中国篮协主席的支持,感谢训练营教练员、评委的付出,他还感谢了另一个群体,那就是家长。没有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蔡奖用心再良苦、格局再高远,恐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蔡崇信提到,他第一次看到父亲落泪,就是在父亲把他送到劳伦斯维尔学校的宿舍、并帮他整理好床铺的时候,“我看到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说,“我也很想家,但我知道父母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我也就遵循他们的决定。”
“你们能够带着小朋友们走进这个球场,说明你们已经做了一个根本的决定,能不能拿到奖学金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你们做了一个决定,允许孩子年纪轻
蔡崇信讲得很轻柔,但言语自有千钧之力。
一位家长告诉我,他儿子去年就来过,但落选了,今年儿子身高、球技都涨了不少,他们又来了。孩子的妈妈是田径运动员出身,孩子继承了妈妈的运动天赋,“小时候学滑水,就是踩在板子上,被船拉着在水面滑行,他半个小时就学会了。”
篮球是孩子的兴趣所在,他们坚定支持他走这条路。
“在国内,上限是看得到的,去了美国,有突破上限的可能。”他说,他了解过美国高中的教学和管理方式,那里崇尚个性,管理没有国内那么严格,他做好了让孩子妈妈去陪读的准备,如果孩子想加练,他们就给他报班特训,“蔡奖把绝大部分事情都做了,我们做父母的多少承担一些,这不是应该的嘛。”
中国篮球需要走出去,但真正背负这个重任的,是一个个以身入局的个体。
蔡奖至今共送出去4批21名学员,首批学员目前皆已高中毕业,除了王芙蕖,还有就读于NCAA一级联盟长岛大学的李信仪,2024年CBA选秀首轮第7顺位张益炅和第12顺位孙祥翔。据说,现在已有美国高中主动接洽,希望蔡奖为他们输送人才。
这些年轻人穿越怒涛,当然是为了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但客观上来说,他们的实践也是在为中国篮球、中国教育积蓄经验和能量。我不知道他们何时才能出一个NBA球员,但我相信,量变总有一天会带来质变。他们是先行者,更是铺路石。
闭营仪式过后,我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小黑”靳育哲,他曾经因为篮球综艺《篮板青春》而小有名气,现在他已从正郑州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河南省实验担任初中男篮的教练员。这一次,他是陪一个队员来参加训练营的,他也顺便跟训练营的教练们学上几招。
他告诉我,他交代4个队员报名,结果只报了这一个,另外三个“嫌麻烦”没报——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认可留美这条路,阻止你报名的理由可以有千条万条。
见了“小黑”,又不可避免地聊起五年前他们与日本福冈第一高中打过的那场球,当时他是篮板青春队上场时间最多的后卫,与他长时间对位的有一个1米72的后卫,名字叫河村勇辉。
“当时感觉压力挺大的,气场没他强,还被生断了一个。除了甄子晨(中南大学男篮后卫),我还没见过比我快那么多的后卫。”靳育哲回忆说,那次经历让他见到了世界之大,当他成为教练,他就特别鼓励队员走出去,不要把视野局限在河南一隅,“好男儿志在四方嘛。”
我突然倍感欣慰:总还是有越来越多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不是吗?蔡崇信年少时走过的路,会有更多中国少年走过。
下一篇:2025级蔡崇信篮球奖学金训练营闭营仪式在杭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