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当前位置:中华慈善公益网 > 没有血脉,却有大爱! “温州好人”王良出,20年的守护

没有血脉,却有大爱! “温州好人”王良出,20年的守护

来源:本站 热度:107 时间:2025/9/11
导读:王良出,男,194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文成,现任文成县双桂乡桂东村

王良出,男,194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文成,现任文成县双桂乡桂东村宝丰党支部副书记。2005年的一天,王良出在路过包连俭家时,看到刚满三个月的包兴王因无人照料,躺在床上饿得嚎啕大哭,他心生怜悯,在与妻子商量后毅然承担起抚养责任。此后20余年里,王良出自掏腰包,照顾着这位患有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这份长达二十年的生命守护,不仅谱写了一首跨越血缘的大爱赞歌,更在邻里间树立了一座人性光辉的永恒丰碑。2021年荣获“最美文成人”——第七届文成县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称号;2024年荣获“温州好人”荣誉称号。曾被文明温州、文成发布等媒体宣传报道。

不是亲孙胜似亲孙,无私奉献铸大爱

2005年的一天,王良出在路过包连俭家时,瞥见刚满三个月的包兴王因无人看管,躺在床上饿得嚎啕大哭,他心生怜悯。面对包兴王父母身残体弱、行动不便,且母亲智力存在障碍的艰难家境,王良出与妻子商量后,毅然决定伸出援手,将其接回家中抚养。起初,包连俭夫妇省吃俭用,攒下了600元作为儿子半年的生活费。但好景不长。第二年,他们工作的废品厂生意一落千丈,包连俭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更无力再支付生活费。王良出夫妇看出他们的难处,未等他们开口便主动承担起了所有责任。

王良出夫妇将包兴王视如己出,像对待亲孙子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而包兴王也拥有了一对疼爱他的“爷爷奶奶”。换尿布、清洗衣物、泡奶粉、喂奶粉……无数个日日夜夜,无论寒风凛冽还是酷暑难耐,只要包兴王稍有动静,王良出夫妇就会立刻起身,给予最贴心的照顾。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悉心照料着包兴王。

四处求学只为启智,真心守护伴成长

当包兴王到了学龄阶段,王良出夫妇才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选择抛弃,而是坚信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能够提高包兴王的生活适应能力。

2013年,王良出将包兴王送到了文成县双桂乡中心小学就读。但遗憾的是,由于包兴王智力发育迟缓,且肢体发育不良,生活无法自理,难以正常参与学习,学校最终不得不劝其退学。面对这一挫折,王良出夫妇并未放弃对包兴王的关爱和培养。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到更适合他的教育,王良出四处奔波打听。终于,他了解到文成县启智实验学校愿意接受像包兴王这样的特殊孩子。于是,夫妻俩毅然决定,每天乘坐公交车,辗转于峃口、双桂之间,按时接送包兴王上下学,无论风雨变换,始终坚守在孩子的身边,给予他无尽的关爱和支持。

二十余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暖邻里

包兴王在王良出夫妇的悉心照料下,逐步融入了正常人的生活。从最初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到如今能够自己洗衣服、购物、打电话等,掌握了诸多生活技能。王良出夫妇对包兴王无微不至的关怀,桂东村的村民们看在眼里,赞在心里。

包兴王的叔叔包连热说:“我们也是残疾人,无力抚养孩子,幸亏有王良出夫妇,真心感谢他们的无私与奉献。”村民董爱宾经常去王良出家串门,常常看到,在吃饭时,王良出夫妇总是不断地给孩子夹菜,生怕他吃不饱、吃不好。

如今,王良出已年逾七旬,本应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但他心中仍时刻牵挂着包兴王,为他的未来和工作担忧。二十多年来,王良出的无私付出,不仅照亮了包兴王的人生道路,更在平凡中铸就了伟大,展现了人间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中华慈善公益网之意见及观点,任何透过中华慈善公益网网页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中华慈善公益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传递公益活动 为爱暖人间
CopyRight © 2022 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皖ICP备202201396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