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当前位置:中华慈善公益网 > 2023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 “数字化助力低收入人群的社会帮扶” 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2023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 “数字化助力低收入人群的社会帮扶” 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本站 热度:805 时间:2023/5/23
导读:2023年5月20日至21日,2023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于武汉举行。本届峰会以“数字向新,共益未来”为主题,共有200多位跨界嘉宾、1000多家公益机构代表参会。
        2023年5月20日至21日,2023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于武汉举行。本届峰会以“数字向新,共益未来”为主题,共有200多位跨界嘉宾、1000多家公益机构代表参会。

  

△峰会前,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主席郭凯天(左)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郑国君进行了交流。

        5月21日下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微信支付、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共同主办了“数字化助力低收入人群的社会帮扶”主题论坛。论坛邀请公益行业专家、微信支付和腾讯SSV、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和公益组织负责人,以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的形式,共同探讨科技如何更精准、便捷地助力低收入人群的社会帮扶。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郑国君在致辞时指出,数字化公益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既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本次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为大家搭建了交流探讨、联动共商、经验分享、融合共生、展望未来的平台。本次论坛旨在共商数字技术与公益事业融合发展,更精准、便捷地助力社会帮扶工作,促进实现共创、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生态。未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将努力把握时代要求,思考和寻找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道路,持续探索公益数字化浪潮下的共融、共建、共享,为推动互联网公益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 郑国君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刘凤芹作了题为“数字化社会政策”的主旨演讲。基于全球化视野,她指出数字技术的演化前进,为公共管理领域带来了“数字时代治理”的全新形式。数字技术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出现,还改变了社会政策的本质内容。它让整个社会治理的过程留痕,改变了问责方式,同时注重差异化、个性化,使得社会政策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包容。刘教授还辩证分析了英、澳、荷、美等国的数字政策经典案例,数字技术一方面为社会政策管理带来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算法歧视、数据偏差等问题,这需要决策者设计正确的社会引导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刘凤芹

        活动现场,在观看完公益故事短片“一起谢谢你,城市美容师”之后,微信支付爱心餐公益计划负责人谌达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具体运作模式和如何做到用数字化能力助力低收入人群帮扶的创新特点。微信支付爱心餐公益项目,旨在让每位环卫工人每次仅需支付1分钱便可享用一份爱心餐或一瓶爱心水,该项目通过微信支付数字化技术,将环卫工人、爱心商户和捐赠人连接在一起,爱心人士可以在日常点餐等消费场景中随手献爱心,并通过微信支付的实时反馈,及时了解捐赠去向,实现了受助人群的精准帮扶和捐赠反馈闭环。项目实施以来,已陆续在深圳、延安、广州、重庆、上海、东莞、天津、武汉等城市落地,累计送出爱心餐110万份,爱心水36万瓶,惠及近20万环卫工人。爱心餐项目基于微信支付的强大接口能力,链接企业商家、公益组织和受助群体,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精准人群识别系统、个性化支付场景,使得受助对象可识别、机构执行线上化、受助体验更友好、商户参与零门槛,全面提升了项目效能和用户体验。

        谌达表示,通过有机结合公益与技术的力量,微信支付未来将坚持科技向善,打造通用、开放、可持续的数字化公益,践行社会责任,做有温度的行动者。

微信支付爱心餐公益计划负责人 谌达

      平安公益平台作为民政部指定的30家互联网信息募集平台之一,平安公益平台业务总监/平安私人银行慈善业务总监王英以“金融数字化能力助力公益防控风险”为主题,基于平安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的专业风控管理机制能力,介绍了平安公益对捐赠资金来源端、管理端的数字化升级。平安公益在业内率先推出慈善信托线上化,建立了前、中、后的公益资金及项目风险管理模式,采取了为爱心用户搭建慈善服务体系的一系列公益数字化举措。接下来,还将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推出慈善信托,将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公益平台的数字化技术能力、公益组织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带动更多财富人群以更低的起点,帮助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找到每一份善意和善心。


平安公益平台业务总监/平安私人银行慈善业务总监 王英

       基于现有技术下的社会救助应用,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执行院长宋宗合在“‘小应用’助力‘大救助’”的主旨演讲中谈到,新时代背景下,新型的发展式救助不单是以生存为主的救助,而是一个多层次需求的救助,而服务层级保障,更多是由社会力量来完成。

       他认为新型发展性救助,从理论、方式、主体层面都将不断变化,从生存型救助,转变为满足困难群众物质性、生存性、发展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从主体层面,社会救助不单是帮助特困、低保人群,还要覆盖低收入人群和边缘人群。目前受助人群的大数据池还不完整,还需要我们去主动发现,把我们的触角伸出去,地方上叫“铁脚板”,拿自己的脚去探访调研,做一个对数据支撑的有利提供者。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执行院长 宋宗合

       圆桌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就“数字化助力低收入人群的社会帮扶”的主题,围绕行业创新典型案例、公益数字化发展瓶颈、扩大救助群体范围等内容,分别从社会政策方向、公益数字化项目发展、企业平台优势资源整合与基金会合作发展等角度进行了充分交流。

        爱心餐计划负责人谌达从产品角度出发,认为微信支付作为商户与用户的连通器,其底层支付能力和营销能力可以与公益数字化的需求相匹配。爱心餐的公益机制和模式也可以复用到其他类似的项目中:一方面可以基于支付场景的触点让用户了解某个公益项目;另一方面能通过代金券的能力将线下的实施流程数字化;通过这种方式,更多的企业能参与其中,共同实现社会价值。同时,他特别谈到当前阶段技术和公益结合的核心难点,即一方面通用的技术产品难以同时满足公益多元化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公益项目定制化对于每一个公益机构来说,又缺乏人力和财力做技术开发,这是由公益机构本身的非营利性和公益项目所需要的定制性造成的一种矛盾。因此,他倡导更多的企业一起站出来,共同贡献,一起承担社会责任。

        腾讯公益行业运营高级经理韩宗川分享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多家合作方共同发起的“因AI而生”AI技术助力听障儿童康复项目的案例,项目面向中国现存20万7岁以下的听障语音障碍的儿童,借助AI科技力量,让听障孩子们在做康复训练过程中,感受人工耳蜗中音乐声音的律动,从而辅助专业康复训练课程帮助孩子逐步实现唱歌的梦想。韩宗川认为,技术产品一定要走到公益基层一线里,了解困境人群的需求变化,了解低收入人群如何接纳创新技术产品。在健康康复领域,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现了听力语言障碍者们的困境后,通过AI凌音引擎声音复刻技术,复刻听障儿童声音,让歌声成为听障儿童康健的另一种可能。

腾讯公益行业运营高级经理 韩宗川

     乔颖秘书长介绍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运用数字技术开展项目的情况,她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探索完善,更好将公益与数字技术结合,更好服务低收入人群。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 乔颖

        本次论坛围绕会议主旨,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和案例,这必将对数字化助力社会帮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坛由北京止于至善文化院院长,《社会创新家》创始人,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中国慈善家》杂志原主编宋厚亮主持。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中华慈善公益网之意见及观点,任何透过中华慈善公益网网页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中华慈善公益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传递公益活动 为爱暖人间
CopyRight © 2022 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皖ICP备202201396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