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大公益时代》文字实录 |
中华慈善网 来源:贵州卫视《论道》 点击数: 4020 更新时间:2010/5/29 |
|
主持人: 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大家好,这里是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我是李崑。首先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我们的嘉宾主持,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龙先生您好。那么接下来来到我们的节目两位特约嘉宾呢,一位是联合国驻中国总代表马和励先生。那么另一位是我们中华慈善总会的会长范保俊先生,范先生,欢迎您。
短片:
灾难,这是2010年以来,全世界人们心中,一个共同的核心词汇。从海地地震,到冰岛火山爆发,到国内的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到发生在玉树的大地震。 在一次次的灾难之中,人们惊诧于地球的活跃,气候的反常,也同时感动于全体的动员,彼此的关照,感受同此凉热的感动。正是在这样的契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联合国驻华总代表马和励,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首倡,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著名人士、组织等共计100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发起者――共同发起的世界性公益盛会,灵山世界公益论坛。倡导全民大公益时代的来。公益是否是富人的专属?公益与慈善,究竟是何关系?而政府又如何释放好民间参与的热情?今天,本次论坛两位位发起人,以及中国慈善的先行者,一起论道《呼唤大公益时代》,敬请关注。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录制节目现场,搬到了无锡的灵山,那因为在这里举行了首届《世界公益论坛》,我们一场关于全民大公益时代的呼唤,正从这里发出。那么我们在场的朋友,可以看到我们场上的嘉宾当中,有两位都是这次论坛的发起人。我特别想请问一下这两位嘉宾,你们当初发起这个事情,是一种什么样的原由?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龙永图:经过改革开放30周年,应该是我们中国步入了小康的社会,而且的话,我们老百姓的钱袋子的话,比原来鼓多了,而且出现了一批很有实力的企业家和一些社会公民。这样子,在我国中国的这个物质财富比过去丰富得多了的情况下,应该说做公益事业这样一个物质基础越来越成熟了。这个不是中国有一句老话,叫衣食足则礼仪生,就是说知道吃饱了,然后穿好了才可以考虑做好事的事情。(蓝色加灰条是增加的)所以我觉得,首先是我们搞公益事业物质基础逐渐地具备了,
另外一方面,现在大家对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过去大得多了。我们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来加强中国的软实力,而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公益文化,慈善文化应该是我们中国的整个新的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我们中国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基于这样一些考虑,当时我们就和这个我们江苏省的劳省长,这个全国人大常委的副委员长顾秀莲女士,还有其他几位,一起决定要发起这样一个论坛,那么这个论坛,首先的推动者当然是无锡市委市政府,因为他们觉得灵山这个地方是很适合召开像公益这样的论坛的,所以是他们首先提出来的。然后我们就一起决定向我们国内外100来个所谓社会贤达,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来一起来打造这样一个论坛。
李崑:那我特别想问一下马和励先生,您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一起发起这场论坛的的呢?
马和励:首先,非常高兴地来到无锡的演播室,这是一个很特别很漂亮的地方,我的回答可能和龙永图先生有点不同,可以说,慈善事业是社会中的一些新兴力量的崛起,汶川地震当中是这样,在奥运会上我们有50万的志愿者,有10万的官方志愿者,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慈善事业的使命是要注重国家发展,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非常乐意看中国的崛起,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希望中国发挥合理正当的作用,我认为,两个世纪之前,中国工业产出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在五六十年代只占4%,但是今后中国的比值会进一步上升,中国会积极参与世界事务,其中很多一部分就是要体现中国如何对待他的人民,同时支持慈善事业,让全民参与。
李 崑:好,谢谢马和励先生。那么范会长,您怎么来评价这次这个论坛呢?
范保俊: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有个传统,在出现大的突发事件和灾难的时候,广大群众参与这个参与度很高,这个捐款、捐物、出力帮助政府解决这个救灾的问题。但是,现在从需求看,差距还很大。人类的慈善意识和理念上还不是很强,尽管有很大的进步,还不是很强。
同时我们也深感到了国际上,慈善事业比较大的国家,他的筹款,有人怀疑,就说发达国家,像美国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大家占了很大的比例,实际不然。美国的善款一年,据前几年的年度统计,几千个亿,三千多个亿。百分之,不到30%是来自这些大的跨国公司,而广大群众的募捐,占将近80%,70%几,看来,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
龙永图:范会长,我看了一个数字,说是美国差不多每年的捐款,已经占了美国GDP总量的2%。而我们中国在一般的常态下,除了汶川大地震那些年头,我们一般我们的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捐款,不过是我们GDP的万分之二,这个相差很大。这就说明,在我们捐款的工作方面,反映了我们这种公益文化的缺失和公益文化的不足。
范保俊:所以说我想搞这次论坛,就是进一步强化大家的慈善意识,因为慈善事业还是个社会互助,群众参与的事业。跟政府搞公益,搞财政拨款,有计划,列入规划还是两个概念。这是一个民间力量,集大家的爱心来配合政府,形成合力。就是政府和民间机构共同来推动慈善和整个国家公益事业的发展,这是非常必要的。
李 崑:好,谢谢范会长。
龙永图:我觉得刚刚范会长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美国人公益捐款当中,70%—80%都是来自于公众的小额捐款,而不是大家想象的,来自于像比尔盖茨、巴非特大这些的企业家的捐款,这就说明,做公益事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怎么样动员让更多的民众参与。
因为我觉得做公益事业筹款当然是很一个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大家能够通过筹款这么一个过程,来在全民培养一种做公益事业这样一种文化,我认为反而可能变得更加重要。我觉得这样应该说,是为什么我们动员更多的人来参加公益事业这样的一个原因。
我觉得这一点的话,我认为的话,也就是慈善和公益,一些不同的这样一个意思。因为做慈善事业,好像就是一个施舍,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家他不愿意说做慈善,好像慈善就是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对弱势群体的施舍,而做公益就是真正一个每个人从基础上参与,而且是自己受益的,可以说是,对于被捐助者或你自己都受益的互利双赢的一个事情。
李 崑:刚才龙先生,他诠释了慈善和公益的他所谓认为的不同。其实的确有很多人,有很多朋友,可能一听到这个公益论坛,就会想到说这是一个慈善大会,我不知道对于这种观念上的一些混淆,马和励先生您怎么看?
马和励: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上的差别,因为我们需要帮助别人,包括给比如说一些礼物等等,这不仅尽是给钱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互相的帮助。
我认为呢,有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我们要在基层上,在社区层面上开展工作,我们就知道普通的人需要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为自己的社区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成为社区中的一员。
第二点,我们必须要使得法律法规以及基本的框架能够更加地容易使得人们,鼓励人们捐款,同时要向人们确保在那些捐款能够得到良好的使用。所以公益覆盖着很多的方面,包括宏观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涉及到微观的,社区的人们的问题,所以我认为选择公益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也感谢这次论坛能够迈出重要的一步,能够进一步增强这一方面的认识,谢谢。
李 崑:其实刚才马和励先生和龙先生都从观念上,谈到慈善和公益它们之间的差异,概念上的差异。但是我们特别想把这个概念能更形象化一些,所以要请教一下范会长,我们之前请教过基金会的一些朋友,他说,比如说像很多企业家,都在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像成立这种精英奖学金项目,有些人就把它称为是一种慈善项目,但是专业人士并不愿意这么听,他们认为不是,这不是慈善项目,而是公益项目,您怎么看这个事情呢?
范保俊:我个人理解,公益是个大概念,公益是指与社会公众有关的福祉和利益的事情,包括卫生,老百姓看病权利,教育有上学的权利,生存,就救助制度他有生存权利。这些都是公益,就是大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救助,所以公益应该是政府,它是一个引领者。
我理解慈善,它就是说,它这个概念就相对比公益要小了。它是一个是物质作用,是帮助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政府做不到的,没有估计到的,通过社会力量来帮助。比如说我们,群众有个低保制度,但是低保制度,但是现在很多人享受了低保之后,还很困难呀。怎么办?有爱心的人士,直接救助了。有的是通过公益机构。现它就是说,我们慈善的这个领域呢,就是说通过社会媒体这个作用,我们筹集社会力量,动员社会力量,来从经济学角度来搞三次救助。因为这个钱的来源,不是财政拨款,是社会有爱心掏腰包捐赠的,他自己所有的钱财,或者他出力,经济学角度讲,叫第三次分配,不是政府行为的,
将来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像发达国家那样,政府拿出一部分钱来交给公益机构做事情,那叫花钱购买服务,通过机构来做。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精干一点,小政府大社会,动员社会力量来做这个事情。
所以这个慈善和公益,我的个人看法并不矛盾。公益是个大概念,慈善是公益整个大概念当中的一部分内容。
龙永图:我完全同意范会长的这个讲话,其实公益和慈善并不矛盾,我觉得我们这次论坛,提倡的大公益时代的这个概念,大公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过去公益的事业,主要是政府来承担,今后可能还是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比如说是这个提供医疗保障,提供这个教育,还有提供社会保障,政府还是主要从财政拿钱来解决这样大的问题。但是的话,社会捐助的话,它就可以起有力的补充的作用,这样的话,它就是成一个大公益的。就是政府做的大公益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我理解的大公益的概念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个呢,就是过去我们谈到公益事业,谈到这个慈善事业,我们都是谈什么,一个什么受灾了去援助一下,或是有一些什么这个弱势群体,上不起学的大学生,我们去支持一下。现在的话,随着这个全球变暖,低碳经济,环保这些问题的话,首先现在这个公益的概念扩大了。就是保护环境,搞低碳经济,这实际上也是这个公益事业,就是比过去的这个公益的范围、慈善的范围大大扩大了,
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的企业家,积极参与公益的活动,他说主要是两个考虑,第一个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这点就是他们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良心来参与这种,
还有一个就是他们为了自己战略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在的企业要想在社会上站住脚,如果这个企业不是重视环保的这样一个企业,如果不是一个搞低碳经济的社会企业,那么它的产品在社会上,在社会上,在市场上就不能得到接受。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公益事业会越来越兴旺,就是它不仅仅是做好事的问题,而是一个企业自身的发展,自身能不能够具有竞争能力的一个问题。这就使得公益事业能够有非常广阔的前提,因为企业,和企业家,只有看到这是对自己也有好处的事,他干起来才会持久,才会花更大的力气。如果你让他尽做好事,他当然意思意思也会去做,但是他没有很强的一种身体,就是那种动力来做这个事情。所以这个公益事业前途是很大的,它今后不是说是GDP百分之几的问题,很可能超过GDP的5%,10%。我们这个大公益的前景发展是非常非常好的。
李 崑:在这里我有一个想法,我知道龙先生是一位喜欢用小故事来引大道理的专家。我想让您带个头,跟我们场上另外两位嘉宾,每个人能不能回忆一件,就是自己所参与或自己所目睹的,就社会上比较给您印象深刻的公益事业,或者是公益活动,哪一件在您看来,真的让您感受特别的深刻?
龙永图:比如说我们中国有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家叫张悦,他是长沙的远大空调的这样一个总裁。那么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逐渐的取消传统的空调,就是要用一种环保的、低碳的空调来取代。这次到大家到上海世博会可以看到,我们的远大空调,远大低碳空调的话,在上海世博园里面占一个很显著的位置。这就凸显了一个企业家的强大公益意识。但是的话,他也是很精明的企业家,他知道全球的这个趋势是要低碳的空调,而不是传统的空调,所以他抢先一步,他也想要抢到这个先机。
马和励:我告诉龙先生说呢,就是可能,他们在第一线做的工作可能更多一些,但是我可能更多负责的是政策上和慈善方面的工作,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小的图书馆,图书室在香格里拉,年轻人还有老年人都到这个图书室看书,所以看到他们在这个房间里面看书学习,真的让我们非常的高兴。我想,这就是慈善的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我想,这也是我们在未来建成这样的社会。
范保俊:我讲我在打理慈善工作中,作为慈善工作者来讲,有两个事情都很简单。第一个事情,在北京的一个大学教授,是一个中科院院士,老两口都是教授,70多岁,将近80。他们住的是两间很早的50年代盖的房子。他们存的钱,他们一年的年收入,两个人加在一起,不到20万块,十几万块钱。连续三年,他们每年都拿出15万来,帮助困难群众,过好新年春节。说救助,他叫我们开出名单,发到哪去。我曾经拜访过老同志,他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我吃不了多少,也用不了多少,也没有必要改善我居住环境,但是社会有很多困难群众,我尽我的力,很朴素的语言,当时我也非常感动,
另外一件事很感触的,就是我们需要很好的宣传对慈善的认识。为什么要搞慈善,因为我在接触跨国公司做了很多项目,都是国际的。捐赠的款物的总额都在上亿以上,有八个项目,数额很大。他们,就是跨国公司慈善理念意识很强,他说我这个企业要尽社会责任,比如说意大利百盛公司,连续两年,一年给我们捐差不多一千台医疗设备,一台价值七十万,一千台七个亿,连续两年。
龙永图:我很赞成这个范会长讲的,因为比起发达国家来讲,我觉得我们这个做公益的这个大环境还不是特别好,
你像这个比尔盖茨在美国他一下子捐出了260多亿美元,大家都抱以掌声,抱以鲜花,抱以赞扬,很正常,这些事情。但是在中国,谁要是捐出了那么多钱,可能要出很多的麻烦。有一次我看到有一篇文章讲,在中国有一个企业家,捐10万块钱出来,大家都在骂你,这小子真小气,你捐100万呢,他说你看,做广告了,又开始做广告了,你要捐1000万,1亿,马上就怀疑你这钱是怎么来的,开始查你,
所以这样一些事情,这种氛围使得我们很多企业家想参与公益事业都难。还有前一段时间,我们的章子怡,我们有名的电影明星,她在捐款的时候,因为一些钱没到位还是怎么样,其实也不是她的问题,也不是她有意,给她造成了多大的麻烦,多大的压力,我觉得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
这就说明我们的这个公益文化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很好地营造一个公益的良好的氛围,那么我们的这个捐款者会越来越少,这个我们做公益的人会越来越少,大所以这个问题上,也是我们灵山的公益做得还不错的,就是怎么样在中国培养一个很多的公益文化的问题,这个就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李 崑:像龙永图秘书长所说的,现在的公益事业在中国还是处在一个尚不成熟,尚不完备的阶段。我们现在就想讨论一下,在这个公益事业当中,一股非常主要的力量,重要的力量,就是这个NGO组织,的确现在我们看到在中国感觉它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想问一下范会长,你觉得它这个发展瓶颈在什么地方,发展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范保俊:我们国家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是一个有登记制度,就是你要想搞某一个知识教育的组织,或搞医疗的组织,它的需要,第一需要向教育部,民政部门申请,你这个机构有什么问题没有,成立这个机构有没有必要,你这个法人代表具不具备这个资质,做一个审查。然后再到民政部门做社团登记,所以要成立一个组织,相对来讲,程序比较复杂。
当然我们也遇到,前几年因为我在民政部工作的时候,也主观社团登记工作。咱们国内有一个通病,这个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所以这个管理体制,社会力量,组织形式怎么组织,我想最后发展的趋势,就走登记就可以了,不需要主办机关。
另外我想我们的一些民间机构,也该提升自己的自身的素质。因为这个民间机构成立起来不管大和小,要想在社会上站得住脚,首先靠你的自身素质和爱心。
我们的国家慈善机构,社会组织也应该像发达国家一样,要建立一个精干的专业化的队伍,有专业素质,懂经济,懂法律。比如我们总会,现在我们50个人,已经有28个人是专业的慈善工作者,拿工资的,像我就属于是志愿者了,因为我从中央机关,去年刚刚搬出去,就算志愿者。有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有一定活动,热心参与,算志愿者。给点补贴,做点义工。另一部分人,一定要精锐建设。如果我们这个组织没有建设好,素质不高的话,真正放开的话,它确确实实不仅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而且还可能会出问题。
龙永图:我赞成这个范会长的讲话,我们民间这个迟早是要走上这个登记制度,这个搞这个民间组织这样的,干嘛一定要审批机构,他搞教育是不是有经验,搞卫生是不是有制度,他搞来搞去,搞得不好的话,他就会被淘汰了,
我认为在中国的话,也会通过优胜劣汰,逐渐形成一批很有公信力的,高素质的团队。这个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另外,现在我们讲的是公益事业,刚才范会长讲的话,就是搞公益一定要是搞专长的,就是把公益做的很专业,第二它还能赚点钱。一方面是公益,一方面是事业,就是在国外,有一些很好的基金会。它是很赚钱的,他的本金都是不动的,它都是通过投资,经营,使它的基金不断在动,使它从而公益事业的投资基本越来越大,这有一帮很专业的人,我们年轻人应该改变一个观念,我们今后要到公益基金,公益机构去工作,我最多拿一点志愿者的钱,我买房子也买不起,我养家糊口也不行。
范保俊:我们工会做了一个改革,就是参加国家,国家没有对社团做规定,但是一个大学生,他去以外,能拿到3000多块钱,现在来的人很多,在国际上这个公益机构的工资,比公务员还要高。
龙永图:是这样子,所以我就是说是要鼓励那批大学生,优秀的,学管理的都来到这个公益的机构里面去,这样的话,他会大大的发挥作用,不要误解,让你到公益机构去工作,就是让你去当志愿者,年轻人他总是要养家,他总是要买房子,你让他去当志愿者,让他去喝西北风,我觉得这也不可能,
李 崑:正好大学生的就业高峰就要到了。刚才经过范会长的介绍以后,肯定会有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向您这边投简历了。那我还想问一下马和励先生,您觉得像咱们中国这个NGO组织,现在这个数量毕竟来说还是比较少的,那如果个人想要从事公益事业来说,是不是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呢?
马和励:因为事实上在中国,要登记成立一个非政府组织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做这个工作,那么政府就应当推动人们,为人们创造一个很多的环境做这个,同时制定标准,让人们可以由秩序地从事这个工作,而不是无序的竞争。
我想灵山的这次会议也是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推动领导人们来想,如何能够在未来简化这些城市,我想这是很有用的。
李 崑:好,谢谢马先生。
龙永图:我们这个灵山论坛它在讨论它的工作规划的时候,也提出来,就说以后灵山这个公益论坛更多地做这些培训方面的事情,看看国内国外有哪些这个基金会做得好的,他们怎么做的,他们怎么样发现好的项目,怎么样使这个项目执行得非常好,这样问题的话,我觉得都可以进行一些专题的培训,
来使我们的这个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这个机构能够更加能够有效的运作,更加在阳光下运作,更加能够增加它的公信力,增加它的自信力,增加它的工作效果,把国内的一些好的一些做慈善公益事业的信息把它传到全国各地区,
李 崑:好,谢谢几位的精彩解读。其实在以往的认识当中,就是说政府对一些有一定规模有组织的这种这种公益机构,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顾虑的。那么但是我们看到,在这次的论坛的几位发起人,其实都是有官员背景的人,像龙永图先生,马和励先生,还有我们的范会长,都是有这种官员背景的。那么这是不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和公益事业,大家的关系上有一些改变呢,龙先生,从您开始。
龙永图:我觉得政府从事公益事业,和政府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就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关系。所以,很多像范会长,范部长他是在民政部是主观这方面工作,所以他从事这方面的事情,这是很合乎逻辑的,样过去在政府里面从事经济工作的,现在大家退下来以后,都想做一些公益慈善方面的这样一些工作,这也是很合乎逻辑的。现在这个越来越多的这个政府官员,都要退出这个领导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有很多的经验,有很多的这个关系,使他们能够做好民间的公益慈善工作,所以这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一些资源,我觉得应该把它充分利用起来。使政府民间能够在做公益事业方面结合得更加紧密,
李 崑:我刚刚想问范会长,因为我们现在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说这个公益事业,应该是一种民办官助的这样一种关系你同意吗?
范保俊:公益事业有官办,也有民办,民办当中有困难,国家应该帮助。这是在发达国家也是有的,所以的叫民办公助。但是民办公助这个政策,落实得并不好,因为有些从财政上拿些钱那是国家的钱,转给民办的一个事业单位,它好像渠道不通。所以民办公助一直在落实。
刚才你们谈到,官和民的这个关系,政府部门,中国的特色,我认为,因为中间机构,并不一定都是像我这样都是退下来的。但是作为退下来,就是要搞一个事业,因为在这个领域比较熟悉,特别是在中国,人际关系,龙会长在经济领域,我在社会领域,都做部长十几年,三届,所以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做一些事情都比较好做,
将来逐渐的我们这些退下来的政府管做一个慈善,应该把同情、怜悯和施舍,上升到责任。政府有责任,企业有责任,我们社会人自然也有责任。
李 崑:我们现在还看到,就是政府的呼吁,有些企业,还有公众,他们有这种心理,有一种被公益的心理。其实按理说,公益应该是大家慈善去做的一些事情。但是这种被公益的心理就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范保俊:有的企业家,专门愿意捐给政府部门,捐给政府部门,将来他要做什么事情,比如说我药厂,医疗设备上的,愿意捐给卫生部,搞医疗救助,搞什么,将来替药号,这不是慈善,是工作关系。所以对慈善,好多事,都可以心态问题,认识问题,将来逐渐了解还是引导大家,也不通过做慈善,就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尽责任,这样就好办了。
龙永图:确实我们企业捐款的时候,不要捐给那些和自己有特别利益关系的赞助机构。特别要回避这样问题,这样的话,我们的公信力会强一点。我觉得特别在我们中国还是还是非常关键的一条,现在各种各样的腐败的现象,我也觉得我们一些企业家为了能够把,更能够向社会清楚地说明,他的这个捐助,他的这个公益行动,他的动机是纯的,他的目的是高尚的,我觉得这些问题的话,应该逐步地建立更多的社会公益机构当中来慢慢地解决,这样的话,就使得我们这个公益事业更加纯洁,更加高尚,因为这个社会公益事业,有一些让人怀疑的一些污点,它的社会公信力就会大大地加强。
李 崑:好,谢谢几位嘉宾。我想请问马和励先生,你怎么看待这种中国中色下的政府和公益事业的关系?
马和励: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政府和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中国的社会变化非常之快,大家都在仔细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是其它国家的做法,游戏规则,很清楚的事,政府会提供非直接的帮助,比如说帮助注册来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不是直接给人资金,我认为每个国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用最建设性的方式来提供帮助,我们需要有良好的框架,对NGO的捐款应该有一些渠道,能够提升他们的公信力。决定公信力的有些方式,比如说在金融界,很多国家都有像评级机构,比如说标准普尔,可能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些措施来规范NGO和慈善组织的工作,这样公众就会感到非常有信心,这样有一些基金会,有一些慈善机构,他们的发展就会更好
李 崑:不知不觉我们的节目就要结束了,我想请每一位嘉宾,你们提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社会问题,然后就是能引发我们大家共同来思考,一起来想想,能不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这种解决之策,贡献给我们大家。
范保俊: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共同来思考,就是我们作为民间力量,尽社会责任,无论企业也好,我们每一个公民也好,如何把社会捐赠,做这个公益事业经常化,长效化,并不是像现在,有灾募捐一下,有事情做一下,就是经常性。总是那么一次性的一次性的进行动员募捐,我想,别说大家烦了,我也有看法,所以这个长效机制,我们通过献爱心,变成经常性的行为,将来,就不用次次大家再来捐款,所以希望大家,能考虑一下
马和励:范会长您谈到了社会力量,社会参与,我想谈谈气候变化,因为联合国强调人类发展以人为本,气候变化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不采取正当的举措的话,比如说我们在这方面将降低37%的未来50年的农业产量,我们需要扩大慈善行业,我们需要对此做好准备,我们需要在全国层面做好行动,也是要公益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公益组织的力量所在,
龙永图:我想提一个建议,就是怎么样使我们的年轻人一代,包括我们中学生,小学生,然后从小就开始从事公益活动。哪怕捐一点钱,捐自己一顿早餐,就可以使他们从小能够有一种比较高尚的情操,这对我们中国的未来非常重要,我希望我们的这个公益慈善事业,能够成为培养和造就年轻一代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健康成长。
李 崑:慈善也要从娃娃抓起,好,感谢几位精彩的发言。的确,在全国大公益时代来临的时候,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我们在其中能做些什么,作为媒体人,作为我们节目组在筹备这次节目的时候,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想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媒体这个平台,呼吁一种公民的力量。不管您是身处哪一个行业,身处哪一个领域,我想有一句话,有一种精神是我们所共享的,所共勉的。就是“奉献是一种美德,服务是一种获得”。那我希望我们共同来推进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让他们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几位嘉宾精彩的观点,也感谢我们现场观众的热情的参与。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