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当前位置:中华慈善公益网 > 民族品牌的公益答卷 东鹏饮料如何让善意“不褪色”

民族品牌的公益答卷 东鹏饮料如何让善意“不褪色”

来源:本站 热度:43 时间:2025/5/15
导读:当企业社会责任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如何将公益行动转化为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当企业社会责任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如何将公益行动转化为可持续的社会价值,成为检验企业格局的重要标尺。东鹏饮料以“让爱更有能量”为行动坐标,通过与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姚基金等专业机构的深度合作,在医疗援助、教育公平、灾害响应等领域构建了一套可量化、可复制的公益体系。

深耕基层医疗:从“输血”到“造血”的进阶

2017年,东鹏饮料与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开展合作,聚焦乡村医疗资源短缺的痛点,以精准捐赠与专业服务推动基层健康事业发展。在2024年“韩红爱心·百人援吉”行动中,东鹏饮料向吉林省捐赠20辆救护车、捐建2所复明中心,并沿途开展10场义诊,通过深入基层,普查地方疑难杂症,免费发放药品,覆盖省内多个市县,惠及基层群众。

东鹏饮料参与支持“韩红爱心·百人援吉”公益行动

这一模式并非简单的物资捐赠,而是通过“设备+技术+服务”的全链条支持,实现医疗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复明中心不仅配备先进眼科设备,更通过专家培训提升当地医生的诊疗能力,形成“技术留人”的长效机制。这种从硬件支持到人才培养的升级,使得东鹏饮料的医疗援助项目成为乡村医疗体系的一大补充力量。

赋能教育公平:从硬件捐赠到成长机会的延伸

教育公益是东鹏饮料社会责任版图中的另一核心板块,近日,在杭州举行的姚基金2025年度公益计划启动仪式上,东鹏饮料作为长期战略公益合作伙伴,宣布将继续携手姚基金在全国百所乡村小学深化体育教育支持,以体教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学军、姚基金发起人姚明、理事长叶莉与东鹏饮料企业代表等共同启动新年度计划,标志着这一公益项目进入规模化升级阶段。

东鹏饮料与姚基金的协同始于2022年发起的"青出于篮"公益计划。该项目以支持"希望小学篮球季"为核心,通过捐赠篮球架、运动装备等硬件设施,并组织志愿者开展支教活动,系统性改善偏远地区体育教学条件。自"青出于篮"公益计划启动以来,双方已在贵州、江西、四川南等地完成公益篮球场建设,累计为300余所乡村学校提供体育资源支持,惠及青少年群体超30万人次,有效激活了乡村体育教育生态。凭借显著的社会效益,东鹏饮料·姚基金"青出于篮"公益计划在2024年再度斩获"最佳体育公益"殊荣。

东鹏饮料合作姚基金“青出于蓝”公益计划

敏捷灾害响应:构建高效协同的救援体系

面对突发灾害,东鹏饮料展现出民族企业的行动效率。2024年夏季,湖南、河南等地遭遇洪涝灾害,企业迅速联动当地经销商与公益机构,向华容、平江、湘潭等重灾区捐赠饮品,为救援人员及受灾群众提供及时的能量补给。这种“总部统筹+区域落地”的响应机制,确保了物资在24小时内抵达一线,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速度与温度”并存的典型案例。

高效的灾害响应背后,是东鹏饮料多年积累的供应链协同能力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通过与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其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资源调配网络,确保在危机时刻快速触达需求端。这种将商业优势转化为公益效能的模式,为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构建员工关怀生态:从职场保障到幸福共建在践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东鹏饮料不仅向外传递善意,更向内构建起员工福祉的守护体系。东鹏将每年5月20日定为“东鹏爱心互助日”,发起“不让一场疾病压垮一个家庭”的公益倡议,成立“东鹏饮料爱心互助金”。通过号召全体员工自愿捐出一天工资,形成员工互助资金池,为遭遇重大疾病的员工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提供紧急经济援助。这一机制将公益精神内化为企业基因,同步营造"全员互助、集体守护"的温暖生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与关怀。

在人文关怀实践层面,东鹏饮料不仅持续深化与退休员工的互动纽带,同时建立多维度的员工支持机制,定期组织主题鲜明的团队建设活动,包括健康促进工程、文化交流沙龙及兴趣发展平台等。这些举措不仅持续传递组织关怀的温度与人文价值,也构建起充满温度的组织氛围,让员工在高效工作的同时享受品质生活,实现个体成长与组织发展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员工幸福感。

结语

在商业与公益的融合探索中,东鹏饮料展现出了民族品牌的远见与担当。其社会责任实践之所以具有借鉴价值,在于其不仅聚焦“哪里需要帮助”,更深入思考“如何系统性解决问题”——通过构建“专业化合作+长效化运营”的公益生态,将零散的善举升华为可持续的社会投资。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探索更可持续的公益模式,当善意经由科学机制转化为持久改变,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也将迈入一个更专业、更高效的新纪元。而东鹏饮料,已然在这条路上提供了值得参考的实践样本。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中华慈善公益网之意见及观点,任何透过中华慈善公益网网页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中华慈善公益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弘扬雷锋精神,共建美好家乡
传递公益活动 为爱暖人间
CopyRight © 2022 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皖ICP备202201396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