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扶贫对一个村庄堪比一所大学
作为一个媒体人,在脱贫攻坚问题上采访和见证过不少扶贫模式,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让人感动的扶贫故事,但一直有个困惑萦绕在心头:数字上脱贫可能并不难,一个项目、一群人、一段时间的坚持就可以做到。但如何因地制宜把一个地方的所有人都带到这项火热的事业中,真正产生脱贫创富的欲望,永无返贫之忧,这是个难题。
几个人富起来了,其他人可能只是被平均;一时数字脱贫了,却可能因为内驱力量的缺乏而返贫;物质上脱贫了,却因为观念落后而无法持久。近期,三星“分享村庄”分享式扶贫模式吸引到我的注意,因为它恰能很好地回应我对以上问题的担忧。
分享让扶贫形成良性循环
“分享经营”是三星一项重要的企业经营理念,即将经营成果与社会分享,回馈中国社会。但“分享式”扶贫模式分享的是什么?谁来分享?怎么分享?深入了解中国三星帮扶的几个非常成功的扶贫村,就能理解该模式的精髓。河北南峪村、贵州白岩村的高端民宿,吉林双河村的大米,四川树子洼村的苹果……这些天南地北的贫困村都依托当地特色资源,通过由外至内,再由内而外的“分享式”扶贫模式之下,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三星“分享村庄”民宿项目——河北南峪村“麻麻花的山坡”
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三星联合启动的“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精准旅游扶贫模式,配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扶持等措施,改善村庄生产生活环境,并与乡村旅游、村落分散资源、合作社集中经营等进行有效结合,帮助贫困村村民走上创业致富路。
最初,这些贫困村经过层层选拔,得到了中国三星首批发展资金,及支撑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性专业资源,这是他们实现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中国三星对贫困村的优质特色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有依据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搭建起的高端民宿,也有依托独特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所建起的独特农产品基地。如果一个村庄自身缺乏可与市场及消费者分享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难上加难。而中国三星所做的就是,激活广大中国农村现有的优势资源,让他们与游客分享、与消费者分享,从而获得持续发展;此外,在中国三星“分享”理念的指引下,率先脱贫的村庄向其他急需脱贫的村庄提供了“分享经营”模式、运营理念,在榜样示范和可复制的分享中形成了扶贫的良性循环。
中国三星“分享村庄”在贵州白岩村成功复制
层层传递的“分享效应”是三星“分享式”扶贫模式成功的关键,而采用合作社组织方式对村民进行经济启蒙,是该模式得以成功的重要支撑。“分享村庄”项目通过合作社制度化规范和多样化定股确权方式,如“全体村民共享”,“每人都有人头股”,及“多投多得、多劳多得和帮扶贫困”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庄产业之中,实现高效合作和自我发展管理,同时也实现把村庄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运用市场化方式提高农民议价资本。
我见过的很多扶贫模式,都有一个强大的外力,一个从天而降的英雄,用超常规的史诗方式披荆斩棘,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可那个英雄离开后怎么办?村庄发展失去外力支持后怎么办?这都无解。中国三星“分享式”扶贫模式似乎并不呼唤一个“从天而降的英雄”,而是通过“分享”理念、资金、资源的引入,合作社制度的安排,盘活乡村发展资源,激活乡村能人,唤醒人们心中脱贫的英雄小宇宙,让这个村庄中每个身在贫困中的凡人成为拯救自己的英雄。
正是在“分享”式扶贫模式的驱动下,现如今中国三星13个“分享村庄”都已脱贫,村民平均年收入从2千余元普遍提升到7千元以上,最高的村子已超过万元。
把扶贫当成教育来做
“分享村庄”像水波纹一样层层分享的扶贫模式,让我想起一句关于教育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教育如此,扶贫更是如此。扶贫不也是一项伟大的教育事业吗?而中国三星“分享式”扶贫模式让人充满敬意之处正在于,它把扶贫当成教育来做,像一所大学那样,在扶贫中融入教育,将先进的理念输入一个村庄,激活当地能人,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改变人的脱贫观念,也驱动着更多人加入这项事业,让乡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分享村庄”项目落地到执行,中国三星不仅邀请专家走进村庄对乡村产业发展“会诊把脉”,给合作社村民进行产业及合作社运营相关的针对性培训,更多次带领村庄带头人走出乡村,进行国内外考察与交流。
“分享村庄”带头人在访韩活动中与韩国村长交流
2019年8月,中国三星组织10名“分享村庄”带头人前往韩国,接受“农村核心领导力”等诸多实用课程培训,实地考察韩国新农村发展模式,与韩国专家、村长一起分享、交流农村发展经验。韩国之行让这些中国农村的致富领头人眼界大开,河北南峪村支书段春亭、贵州白岩村主任唐文德、陕西湾里村主任赵毕峰,都被韩国柿饼之乡完整的致富产业链所震撼,一个村可以将柿子这种普通农产品做成一条致富的完整产业链,柿饼、柿子糖、柿子巧克力,甚至柿子香皂和化妆品等等,这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产业想象力。回国后,不少村庄脱贫带头人将访韩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开发了多种深度加工的农产品,为村民致富开拓了新渠道。这种“分享”式的教育,对一个村庄简直就是一所大学。
如今,令人惊喜的是,中国三星“分享村庄”已多处开花,河北南峪村、贵州白岩村这些“脱贫优等生”摇动着中国土地上更多棵树,也让“分享村庄”的版图越来越大,成效愈发显著。
扎根中国成为“自己人”
中国三星为什么要做“分享村庄”?为什么如此关心那些贫穷的人?这些人会成为他们的用户吗?包括我在内,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深入了解这一项目后,我意识到,这正是这家企业最让人尊重的地方。对一个地方最穷的一部分人的态度,尤其体现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关心最需要帮助的人,把扶贫当成最好的产品,当成品牌去维护,这是企业“以人为本”最生动直观的实践。一个外资企业毫无保留地把自身最先进的价值观、理念分享给需要的人,这种赋能于人、造血式扶贫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些人会成为企业产品的用户,也不是为企业培育未来用户,而是一个外资企业扎根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积极履责,形成“精神连接”的价值观表达。只有如此深入的公益行动,企业才能够与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产生除工厂建设、产品售卖之外,更深层的关联。目前,以三星为代表的不少全球化企业都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在一个国家扎根。在我看来,这是智慧的选择,只有带着这种价值观和公益基因,一个企业才会在一个地方走得更深、更远,成为“自己人”。
中国三星分享村庄—湾里村柿饼加工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如此,扶贫也是如此。三星“分享式”扶贫对中国扶贫乡村的作用堪比一所大学。而后脱贫时代,中国的乡村振兴更需要这样的“大学”和教育扶智式的耐心。作为全球科技企业,三星不只与中国消费者分享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更以这种方式与中国最需要帮助的人分享成就企业的先进理念,这可能是其“分享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作者:曹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