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民免费教育,一个令人神往的美好愿景,在陕西吴起县、神木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成为现实。教育之于国家、之于民,重要性无需赘言。虽然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入托难、乱收费、高中生辍学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教育。与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模式异曲同工,吴起县选择用“全民免费”化解教育难题。一时间,舆论沸腾,万众瞩目。不只是吴起。在舆论的喧嚣背后,神木和伊金霍洛旗早已开始免费教育探索。三个曾经的贫困县,三种发展历程,在全民免费教育的大路上摸索前行。模式有异,殊途同归,更多人们翘首以待。免费,能否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免费模式能否持续?“全民免费”对教育公平、教育生态及教育类公益项目会产生何种影响?解开免费教育的密码,从吴起开始。
全民免费教育不是差钱是差观念
小县不“小”。
距离延安170公里的陕北县城吴起,县城人口不足7万,在这里乘坐出租车即使跑遍全城,也不过只有5块钱。然而,今年春天后,这个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出台了一项“大”政策:对县内所有学龄前儿童上幼儿园实行“一免三补”:免交学生课本费,每学期给在册的5223名幼儿补贴250元/人的生活费。
“这绝对是给了农民大实惠”,家长蔺彦伟说,新政出台后,在他女儿所在的新寨乡中心幼儿园,入园孩子一下子就从原来的40多个,翻番地来了80多个,许多原来只知道尿尿和泥玩的农家娃娃,第一次接触到了钢琴、舞蹈、英语。
如今在吴起,即使在最偏远的农村,你也很难见到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儿童,这项免费教育,连同吴起县从2007年就开始实行的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相连,贯穿了孩子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十五年。而这只是吴起县免费教育的一部分。
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自2006年起,该县每年投入教育的资金都占县年度财政支出的10%以上,2009年达28493万元,占年度财政支出15.4%,4年间,该县财政投入教育资金达86989万元,其中仅奖学金和对贫困学生助学金的发放就达3264万元。而县委书记冯振东坚持说,“这钱花的一点都不多。我们就是要人人上得起学,人人上好学。”事实上,吴起的免费教育上比去年因全民医疗闻名的陕西神木县实行的免费教育还要早。
这个昔日因长征而闻名的红色县城,在靠黑色的石油富裕起来后,如同曾连续12年进行退耕还林终赢得漫山碧绿一样,誓要将知识、希望的绿色遍插乡野。
免费教育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
吴起县城依洛河而建,东西长南北短,以“长征”命名的广场、街道、商店随处可见。城里四处在大兴土木,20多层的高层建筑并不鲜见。洛河一侧,投资1.5亿元的吴起一中即将竣工,旁边的是吴起体育场,灰褐色的穹顶下映着砖红色的教育楼,很是显眼。
吴起俗有陕北“西藏”之称,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上世纪90年代起,依托石油资源开始经济提升。从2000年第一届全国百强县评比时的1440位,到2008年的136位,9年间,吴起县的经济规模在全国2002个县市中的排名提升了1304位,提升速度居全国第二。然而,富有的吴起也很无奈:2007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9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89元、延安市平均水平127元。这让新到任的县委书记冯振东颇为尴尬。
这样的例子,在近几年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带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区并不鲜见:在资源收益的初次分配中,存在在极不合理的一面,少数人的暴富掩盖了多数人的贫穷;财政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居民收入,财政的富裕掩盖了老百姓的贫穷。
吴起县被这样的不合理震动了。反复调研后,吴起县将解决思路定在了教育上,县委书记冯振东、县长王彦龙和县人大、县政协四套班子共同决策实施免费教育。
“我1989年上大学的时候,一学期的花费不超过100块,每个月的补贴就有13块6,从来没有听说有人上不起学,也没有听说过毕业了会没工作。”冯振东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推广免费教育,只是想让所有人能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快速行动团队集结起来,这有案可稽:此次,他在7月1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被连番追问数据,于是在晚饭时分,一本有100页厚的小册子就已经送达各位记者手中,上面详细地列举了各类数据。
在那里面写有:2009年,在吴起县16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有4个亿上缴市级财,余下的有6亿用于机构运转和人员工资,4.5亿投入基础建设,剩余的1.5个亿则用于民生工程,其中的三分之一用于教育。
并非个案 被终结的希望小学
“在吴起,已经没有了希望小学,我们也不需要。”7月2日,县教育局副局长齐祥飞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如今,在吴起也已经没有了村一级小学。
石油富城。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工大量涌现城镇,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均。2006年,吴起县在校学生25548人,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仅1244名,分布在158个学校,一生一校的学校有31所,5生以下的有105所,校均规模7.87人,因为生源有限,农村教师大量流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多数小学闲置……
这些问题常年潜藏,这次的调研让吴起县惊觉。但这样的情况,绝非吴起仅有。
当年秋季,吴起将全县158所农村小学一次性撤并,农村小学生全部集中到17所乡镇中心小学就读,实行寄宿制,每周由校车接送。
自此,吴起投入5.2个亿对所有校园进行改扩建,并实现硬件条件的均衡化。同时又投入1.4亿元,在所有校园配备最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施,并投入2980万元建设教育信息平台。在新寨乡中心小学,电子白板已经取代传统的黑板。白板中存有大量教学资源,老师可用电子笔书写或直接调取网络课件。这样的设施,即使在北京地区的校园也极为少见。
昔日阴暗潮湿的旧窑洞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许多平时连脚都不洗的孩子养成了每周洗澡的习惯。
而这里几年前修建的希望小学,因为规模较小,学生转移,已经多半改为村干部的办公场所。
理念革新 15万年薪聘教师
冯振东曾有一个说法:“修一公里路大概需要投入5000万元左右,而让全县的孩子免费寄宿就读,每年的财政开支也是5000万元左右。要想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是根本,所以,这样的投入值得。”事实上,自2006年至今,吴起县的教育开支花了17个5000万犹不止。
即使富如吴起,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除了硬件投入之外,大量的补贴补向老师。吴起普通教师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此基础上,教育系统建立了复杂的绩效考评机制。骨干教师的评选一年一次。凡评上名优教师的,每个月工资加1500元;评上学科带头人的,每月工资加1000元。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评选指标,60%的教师都能有所补贴,骨干教师的收入不低于国内发达地区教师收入的平均水平。
县教育局副局长齐祥飞告诉记者,为了吸引优秀师资,吴起高级中学开出15万年薪外聘优秀老师,在吴起工作6年后甚至能分到一套120平米住房。要知道,如今在吴起,商品房的价格已经攀上了3000元。
这样看来,吴起县教育资源的供应与发展,均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但是,吴起县高级中学校长张俊殷却并不这么认为:实施“五免一补”后,县里每年拨给他1500万,平均每个学生3600元,“这个数字并不算太高,很多地方财政也是可以负担的起的”,张俊殷表示,吴起可以做到,那些排名在吴起之前的百强县和东部那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同样能够做到,硬件投入一次性投入就可以了,余下的钱就真的不是太多了,关键是当地官员不差钱而是差观念。
“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但是免费教育的意义要远高于免费医疗,毕竟人不是每天都生病,而教育、学校却是不可或缺”,齐祥飞表示,一笔账算下来,每年花出的钱并不算多。
人人技能 干部花钱送农民上学
吴起城镇化进程因油而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县、镇打工。但这些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术的外出户,大部分做一些体力活,人均收入4875元。吴起县将解决思路定在了教育上,对45岁以下农民免费技能培训进行调研。
2007年以来,已有12830人通过人人技能工程进行技能培训。单项培训价格最贵的是高级海员,在福建学习,全部费用3万5。而在山东某著名技校学习高级汽修师课程,两年价格2万4。在该学校的学员名单显示,其主体为1989-1991年的初/高中男毕业生,全部来自农村。专业是自行挑选的,多数人选择汽车维修、装潢,也有学其他机械、厨师、美容美发等。政府为他们承担的最便宜的学费4380元,最贵的24000元。
人人技能工程最受欢迎的一项培训是驾驶,累计报名人数已超过两千。除了第一批131名学员全部免费,接下来开始收一半费。“当所有人都学同一项技能的时候,这个技能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了。”人人技能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他认为,很多人的目的是只想让政府出3000多块钱考个驾照,因此第二批学员有限制条件:除了基本的本地户口外,还需年龄在30周岁以下,并自行承担一半费用。
人人平等 摆脱户籍歧视
“现在吴起的户口可值钱了”,民政局副局长李爱芹表示,实施免费教育后,一个高中生一年可以减少家庭负担近3000元,加上农村养老、产业补贴等等惠民政策,一个吴起户口能顶不少钱。
难得的是,吴起县把享受免费教育权利同样给了外地户籍的孩子。县教育局副局长齐祥飞对此表示,在针对外地户籍的孩子入学是否加收费或者免不免费的研讨会上,大家确实存在争议,但是考虑到外来务工者对吴起本地经济的贡献,最后仍然决定一视同仁。“家长因工作调动到吴起的,可以拿上单位的证明给孩子办理免费手续;那些做生意的,就要拿上营业执照来办理了。”
县高级中学校长张俊殷亦表示,学校里的外地学生确实享受到了这些免费政策,由于受招生计划等各方面情况制约,外地学生的数量并不多,但是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平这非常重要。
因为有如此的投资与重视,2009年,吴起县成为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是陕北唯一入选地区。目前,该县的初中升学率、高中普及率及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率,分别达到99.47%、96.12%及96.45%,而在2006年,这些数字仅为61.19%、59.28%与61.19%。
看到这组数据的冯振东乐了,但他明白办教育和退耕还林一样,投入很大,回报周期很长,是“放长线钓大鱼”,关乎人生几代的大事情,现阶段能看到的多是表象,比如学生住的好了,吃的好了,学习环境好了,校园更漂亮了,可能更大的功果——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由此带来的社会效果,要等几年、十几年之后,才能一步步收获。
资源开发当以和谐为上,在这个因资源开发而财政实力迅速增强的地区,正努力通过加强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投入,修正初次分配环节的畸形扭曲,一系列“兜底”的民生政策使“富财政、穷百姓”、“少数人富、多数人穷”的现象有所改观。
民政局副局长李爱芹表示,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起用10年改变了黄土高原风沙漫天的情况,用不了100年吴起的人也能改变,50年后,山坡上的树还在,但石油采完了,到时候就是这些孩子还有孩子的孩子们来进行反哺。更关键的是,如今在陕北,个别县的民生尝试,逐渐波及到陕北各个能源县甚至是非能源县,这正在变成一股潮流,多希望这股潮流能喷涌到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