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认识她开始,她就一直在朝我咧嘴笑。我好像看见了天堂中有着甜蜜微笑的天使,这就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而她,就是我手拉手成长的小伙伴——小欣(化名)。“这是来自北京育英小学的小记者家心(化名)在日记上写的一段话。
10月底,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和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 “手拉手” 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带着北京的“小记者”一起,走进了成都大邑县三岔镇中心小学,在“三生爱心教室”里快乐互动,也走进了留守儿童的家中,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些孩子的生活。
当天下午,知心姐姐和三生志愿者带着小记者来到了三岔镇中心小学的三生爱心教室,与孩子们一起交流互动。学校的廖校长介绍,学校的“三生爱心教室”是在今年投入使用的,为的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课余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平时,每周会组织孩子们到这里上一节“梦想课”,孩子们每次来到课室,都对里面的电脑、丰富的图书、体育和音乐活动用品等爱不释手。
这天,教室里的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坐在一起,对北京来的小伙伴表示欢迎。这群孩子中,有一个小女孩显得特别活泼、大方,扎着两条辫子,眼睛大大的,笑起来有两个甜甜的酒窝。当知心姐姐跟孩子们交谈起学习、生活,她总是显得很积极、大方。她就是小欣,小记者家心日记中所写的“手拉手”结对子的小伙伴。
为了尽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志愿者教孩子们玩了一个叫“滚雪球”的游戏:让同学们围成一圈,从任意一个同学开始介绍自己的名字,接下来第二位同学需要先介绍前一位孩子,再介绍自己,每个同学都要从第一位同学开始介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组员都介绍完毕。
孩子们都是来自不同年级,很多互相都不认识,大家逐一介绍完自己,志愿者问:“从哪位同学先开始?”小欣第一个举起了手,先自我介绍了一次,然后凭刚才同学们自我介绍时对他们的倾听和观察,逐一复述了在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现场的小伙伴们都为小欣的表现大力鼓掌,而小欣的勇敢,也为后面的同学作了榜样,同学们之间的陌生感少了,开始互相熟悉起来。
图为小欣(图右一)积极举手发表自己想法
记者后来向小欣的班主任了解到,小欣在孩子里是比较开朗、乐观的,今年四年级,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平时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表演,也会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甜美的笑容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晚上,小记者家心跟随三生志愿者来到了小欣家里。家心今年五年级,喜欢画画,随身还带着画本和漂亮的彩色笔,还画了一幅“天使猫”送给了小欣。看见家心姐姐的画和漂亮的画笔,同样喜欢画画的小欣似乎有点“技痒”,也想画些什么。于是,小欣也拿出了自己的有点皱皱的画本,打开了有一幅未完成的画,用家心的彩色笔为自己的画涂上颜色。
图为小欣(图右)在北京小记者家心(图左)的耐心指导下画画
小欣的画,叫《我心目中的家》。画里面,有小欣和她的奶奶、爷爷、妈妈、妹妹和爸爸。志愿者看了小欣的画,不禁问到:“为什么在你旁边的爷爷,而不是爸爸呢?“小欣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我跟爷爷的关系比较深,跟爸爸的关系比较浅,所以爷爷离我近,爸爸离我远。我平时通过视频,可以看见妈妈,跟妈妈聊天,妈妈会问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但是爸爸就很少见到了。”
小欣的话让志愿者和小记者面面相觑。小欣接着说:“我知道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是为了让我和妹妹生活得更好,他们用打工的钱为我们修了一个很大的房子,但是我觉得房子里空空的……比起大房子,我更希望能经常和爸爸妈妈我们全家人在一起。”
图为三岔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代表画作《我心中的家》
听完这些话,志愿者小婷深有感触:“平常觉得小欣是个懂事、开朗的孩子,但是当聊到她的爸爸、妈妈时,感觉她总是若有所思,平时甜美的微笑也藏起来了,对父母的印象有点模糊。“
与孩子们相处两天后,志愿者的感悟更深了:“在这次的爱心探访前,以为留守的孩子会比较内向、孤僻,但相处后发现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反而更懂事、更会照顾自己。其实,他们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单纯、简单,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梦想,当中也不乏成绩优秀、性格开朗乐观的孩子。只是,他们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和关爱,有的甚至对至亲的父母感到陌生和彼此的疏远。”
跟随关爱行动来到大邑县的三生公司董事长助理刘爱峰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要给留守的孩子带来关爱,首先必须用尊重的态度与他们交流和沟通,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想象和同情心去看待他们。手拉手?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意义,除了与孩子们互动交流,为孩子带来更多欢乐,也在于让更多人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走近这些孩子的生活,真正地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