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假前的最后一次班会上,汉南区纱帽中学初一学生周继承发现,寒假作业多了一项“
德育作业”。要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讲一个故事、唱一支歌;要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登门等形式给长辈拜年。(1月31日东方网)
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放假之前学校给学生布置的感恩作业竟然千篇一律———让孩子给父母洗一次脚,就让人顿生疑问:难道感恩教育等于给父母洗脚吗?
用谷歌搜索“给妈妈洗脚”五个字,共出现3580000万条结果。要求学生给妈妈洗脚的学校不胜枚举,“给妈妈洗脚”,已经成为寒假、母亲节感恩教育的不二之选。不久之前,丰都一位中学校长,还当着全校师生,给母亲下跪洗脚。
对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布置如出一辙的作业,这要么太不动脑筋,要么有作秀之嫌。道德教育离不开一定的教育形式,可是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为形式而形式,忽视教育的内在要求,最终影响到教育的实效。
“帮妈妈洗脚”这种感恩教育形式难道符合全国所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吗?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被学生认可,学生参与了才会起到教育效果。比如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感恩教育,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也不同,“一刀切”的感恩教育学生不仅不会付诸行动,相反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感恩要发自内心,更需要入心,有了感恩的意识、习惯,才会把它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所以感恩教育不是一次作业就会有成效的,需要学校、家长在平时的互相配合,对学生潜移默化;更需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这样感恩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