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华慈善网!现在:北京时间 2024/11/24 星期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华慈善公益网 中华慈善网,心灵温暖的港湾
中华慈善网 寻人济困 爱心捐助 求学助医 慈善活动 慈善政策 慈善文摘 慈善留言 免费发布求助信息
王素英:加强公开透明 打造阳光慈善
中华慈善网 来源:中民慈善 点击数: 3918 更新时间:2009/11/26
 11月17日上午,由江苏省慈善总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精神文明办公室联合主办,新华日报社和江苏省广电总台协办的江苏首届慈善论坛在南京市召开。本届论坛以“现代慈善事业与慈善文化”为主题,对现代慈善的发展、慈善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进行研讨,重在传承传统慈善文化的精华,进一步建设和传播慈善文化,提升社会慈善理念,推动江苏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发表重要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来自江苏省的慈善工作者、学者汇聚一堂,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讨论一个很温暖的话题--慈善。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真切地期待能够从你们的发言中听到真知灼见,汲取你们的智慧,感受你们的期望,和你们一道,共同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慈善事业古已有之,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也曾说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可以说,这既是对慈善意义的深刻阐述,也是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在近代,人们对慈善定义是:“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将慈善作为了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开启现代慈善创造了条件,慈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少数人的阳春白雪走向了社会大众广泛认同和追求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自我满足上升到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平,从简单的捐款捐物发展到从物质、精神、心理、发展、志愿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从项目的自发性、随意性和零散性过度到慈善机构的专业运作和政府、社会的广泛监督。中国慈善事业开始具有了更多的现代理想、现代方式和现代标准。

    实现现代慈善事业,首先要实现慈善透明。即慈善信息披露及时、全面、准确。通过政策推动与行业倡导,促进慈善信息披露标准化、制度化。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目前正在网上征求《慈善信息披露指南》意见,以期通过发布《慈善信息披露指南》,明确慈善信息公开内容、方式、频率、形式等标准,使慈善信息公开有规则可循;制度化就是要求慈善组织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完善的信息采集机制与发布手段,实现慈善信息实时发布和动态跟踪。

    第二,要实现慈善高效。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慈善行业内部工作效能,促进慈善信息有效对接,优化社会慈善资源配置,实现慈善行业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电子化是指将慈善业务相关基础数据和资料录入计算机,通过数据结构化促进慈善业务流程整合,降低行政成本;智能化是指通过信息化软件的使用,提高慈善组织各项工作效率,把握市场资源与客户需求,对新形势与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慈善组织信息化是指通过慈善组织IT基础架构的建立与统一慈善信息平台的使用,深入挖掘与使用信息资源,建立慈善行业高速信息通路。但是,慈善的高效率不仅仅表现在技术手段上的高效率,也包括效能的高效率,要使捐赠者的捐助用得及时快捷,用得恰当合理,用得公开透明,用得持续深入,用得有效果、有影响、有带动作用。

    第三,要实现快乐慈善。即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让奉献成为一种乐趣。倡导平等、自觉、主动的给予与获得,通过捐赠者与求助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激活捐赠者自我奉献的能量,开发求助者潜在主动性,让慈善变成一种有趣的、快乐的、创新的、给予启发的人生经历与实践感受,形成更积极健康的慈善观与慈善文化氛围。

    第四,要实现人人慈善。即让慈善成为更多的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有着悠久的慈善传统,中国人民具有乐善好施的慈善美德。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数以亿计的人们共同参与的抗震、救灾、捐助、服务,充分展现了慈善在每一个人内心中的力量和灾难面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慈善力量,它也使我们看到,在中国,普通民众的慈善是我们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

    当慈善实现了透明、高效、快乐和人人,就是一种现代慈善,也是一种智慧慈善,它会让无论是提供者、还是服务者、受益者、监督者都会享受到慈善的魅力,并共同为之努力,使慈善永恒。

    因此,在这里,我特别想着重谈谈慈善捐助信息公开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很快,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社会捐助信息公示不规范,影响到慈善事业的社会公信力。实现社会捐助信息公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完善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机制,规范社会捐赠款物管理和使用,是维护捐赠者和受赠者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积极性,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民政部门履行慈善事业发展政府职责的重要内容。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切实履行慈善事业政府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和慈善组织的协调沟通,切实把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抓紧抓好。

    二、要明确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社会捐助信息公示信息真实可靠;牢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区分重大慈善活动和日常性慈善工作,分别采取临时性和常规性的信息公示措施;把强化社会捐助信息公示与加强慈善组织的培育发展相结合;采取多种方法,保证社会捐助信息的广泛传播与公开透明;充分尊重捐赠者意愿,对捐赠者不愿意公开的信息不予公开。

    三、解决社会捐助信息公示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捐赠款物的募集、管理使用、信息反馈和社会公示等制度不健全,社会捐助信息公示缺位的问题;社会捐助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相关信息查询困难,捐赠人和社会公众意见大的问题。

    四、要合理确定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的重点对象,包括组织开展社会募捐的基金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其它组织,以及接收和使用捐赠款物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非盈利机构和其他组织。

    五、要明确社会捐助信息公示的重点内容,包括上述机构中开展社会募捐的活动情况;社会捐赠款物接收和管理情况;社会捐赠款物的拨付使用情况;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社会公示与信息反馈情况等。

    六、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机制,包括:(一)明确政府部门社会捐助信息公示的职能作用,民政部门、慈善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在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中承担主要职责,需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二)强化审计、监察机构对慈善组织的监管,重点是对公募基金会和社会团体及重大募捐活动的监管;(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新闻机构及社会公众、慈善评估机构的作用;(四)健全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强化内部监管和行业监督。

    七、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社会捐助信息的公开透明。进一步强化慈善事业是“玻璃口袋”的意识,把信息公开透明作为加强慈善和社会捐助工作的突破口;加强对重大慈善活动的监督,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确定专门的会计和审计事务机构对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出财务和审计报告;有关慈善机构除采取年报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及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除不能公开的信息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社会公示的主体获取有关慈善捐助信息,有关部门和慈善组织应及时答复。

    八、各级民政部门在组织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中,要带头做好社会捐赠款物接收和管理使用情况的公示与反馈,并督促有关的社会捐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组织主动公示相关信息,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社会和捐赠人。

    社会捐助信息公开是现代慈善的重要标志,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慈善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十分感谢受邀参加江苏省慈善论坛。江苏省慈善工作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民政部门、慈善组织的不断努力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江苏省适应形势要求,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资金筹募方式,在全国率先开始运行冠名基金,拓宽了资金筹募渠道,丰富了慈善资金的资源;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作用,积极引导慈善组织参与社会建设,鼓励、扶持、规范慈善组织发展;加强慈善文化建设,重视优秀慈善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把握救助重点,扩展慈善救助覆盖面,务求救助实效。多年来,在江苏社会经济与日俱新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以陈光标、张近东,江苏沙钢集团、苏宁电器等为代表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著名慈善家和企业,慈善使江苏更加熠熠生辉,充满人性和温暖的魅力。希望江苏省的慈善工作能够继往开来,继续探索,努力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不断探索具有现代慈善特色的筹募方式、使用方式、监管方式、信息披露方式和文化宣传方式,为推动全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我祝愿江苏的慈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祝江苏慈善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中华慈善网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6-2022 中华慈善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3964号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分辨率:建议您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