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晒预算到晒决算,从中央部门晒到一些地方跟进,从粗枝大叶地晒到逐渐详细,从象征性地晒到不回避敏感问题……近年来我们看到公共财政不断走向公开透明,不断回归民生财政、透明财政的本义。在此语境中,我们期待,中央相关部门不妨把晒三公支出,当做一个镌刻进财政史的大事来做,力求做得完美,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预算,并在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从根本上控制“三公”经费规模。
三公消费是最受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的现实语境中,尽快晒一晒三公支出是民意的强烈诉求。去年2月27日在答网友如何治理三公消费时,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是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一句“公开让群众知道”,释放了积极信号。
晒三公支出,这是取信于民的表现,也彰显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的真诚。我们认为,为确保晒三公支出达到最大效果,不妨从多方面入手。
其一,既要粗线条,更要细纹路。换言之,既要将三公经费支出的总体概况向公众说出,更要条分缕析,说出三公支出的细枝末节。日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公开了公车购置更新、公费医疗、修建楼堂馆所等费用,比如,22个部门预算显示,更新车辆费的总额为4000多万元,此举一时受到舆论好评,但也给公众带来不少疑窦,因为公布得尚不够精细。每个单位配了多少辆车,都是什么规格,保养费用有多少,如果有这些数据会更加好一些。
其二,既要晒决算,更要晒预算。晒了决算,老百姓才知道相关部门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但显然不能仅仅晒决算,还应该晒预算。晒决算,即便公众知道了三公支出的详细情况,也是事后监督,但这样的监督不够给力,即仅仅知道办了什么事。而晒预算,则是事前监督 ,即,你要把什么事说得清楚、说服公众,才会给你多少钱。如果预算不合理,代表民意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可以否决,这就强化了事前监督的重要性。
其三,要晒三公支出,但又不能仅仅晒三公支出。财政决算实际上是一个大盘子,三公消费是其中备受公众关注的一块,各个部分都晒得详细,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和监督权。只知道三公消费情况,公众的知情权显然未能得到全部满足,就会存有疑窦:会不会此消彼长,即三公消费压缩了,其他行政开支增加了?晒得全,晒得细,晒得准确,公众掌握了翔实的行政开支,才能心中有数,更有针对性地表达诉求、实现监督。
其四,既要晒,更要减。晒三公消费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晒来取信于民,满足公众知情权,而公众迫切想知道三公消费,也不是简单地想获知一个数字,而是通过知道三公消费的具体情况,来达到压缩三公消费的诉求,然后用节省下来的开支更多地投入到公共服务当中。去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通过相关调查数据表示,“2005年到现在,大概每年行政经费的增加额度是以一千亿的速度在递增”。显然,大力压缩三公消费才是硬道理。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从晒预算到晒决算,从中央部门晒到一些地方跟进,从粗枝大叶地晒到逐渐详细,从象征性地晒到不回避敏感问题……近年来我们看到公共财政不断走向公开透明,不断回归民生财政、透明财政的本义。在此语境中,我们期待,中央相关部门不妨把晒三公支出,当做一个镌刻进财政史的大事来做,力求做得完美,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