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华慈善网!现在:北京时间 2024/11/28 星期四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华慈善公益网 中华慈善网,心灵温暖的港湾
中华慈善网 寻人济困 爱心捐助 求学助医 慈善活动 慈善政策 慈善文摘 慈善留言 免费发布求助信息
上海基础教育项目需求评估报告研讨会在沪举行
中华慈善网 来源:中华慈善公益网 点击数: 1363 更新时间:2017/9/14
(2017年9月14日,上海)9月14日,救助儿童会在上海举办了“上海基础教育项目需求评估报告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解析了上海地区儿童教育现状与需求评估,并对报告中体现的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上海各大高校,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公益机构的领导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为了对上海地区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公办学校随迁子女,上海户籍学生在教育、健康与安全,以及来自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为救助儿童会在上海选择适切的干预项目提供参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了上海基础教育项目需求调查与评估项目。此次调查在上海市30所小学(18所随迁子女学校和12所公办学校)进行了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共覆盖1779名学生、4965名家长、1224名教师,另有30名校长及部分区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参与访谈。同时,调查还辅助以校园观察表、学校基本信息采集、相关文献研究等手段。
关于儿童的教育、健康与安全现状,调查涉及三部分:儿童教育(儿童的学习动力、阅读兴趣与习惯、学业成绩);儿童健康(儿童心理健康,特别是社会情感发展能力,健康卫生习惯养成);儿童安全(学生家校往返中的安全性、校园欺凌和在学校的安全感)。
 
儿童教育
 
调查显示儿童教育情况(学习动力、阅读兴趣与习惯,学业成绩)在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公办学校随迁子女,上海户籍学生,三类学生中存在较大差异。
 
在学习动力,包括自信心、动机、习惯、压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方面,上海户籍学生普遍优于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和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如在尝试解决困难问题的意愿上,三类学生在“是否愿意接受有挑战的学习任务”方面,有57.9%的上海学生表示“非常强”的意愿,同类的随迁子女学校学生仅为45.5%。在养成较好的复习习惯调查中显示,上海户籍学生与随迁子女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52%的上海户籍学生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该比例在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和随迁子女学校学生中仅分别为38.6%和35.5%。
 
从阅读兴趣来看,表示“非常喜欢”或者“比较喜欢”的比例都达到80%,但从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来看,有63.2%的上海户籍学生每天都会阅读课外书,这一比例在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和随迁子女学校学生中分别为54.6%和42%。
 
学业成绩方面,上海户籍和非上海户籍学生在语文学科上达到B级及B级以上等级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00%和98%。但是,上海户籍学生达到A级的比例远远高于非本市户籍学生,前者为79%,后者为59%。数学学科的标准达成度方面,上海户籍和非上海户籍学生之间差距相对较小。
 
儿童健康
 
儿童健康的评估分别在社会情感能力和健康行为习惯养成两个方面展开。调查显示,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和上海户籍学生,在社会情感能力方面显示出显著差异。
 
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即儿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所需的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的认知与管理意识以及知识和能力,拥有自信心、责任意识和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有效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获得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情感、兴趣、价值观和优势的识别与评价。在上海户籍学生中,非常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的学生比例最高,为74.5%,这一比例在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和随迁子女学校学生中分别为71.6%和66.7%。同样表示非常清楚自己缺点是什么的上海户籍学生比例为81.5%,另两类学生分别为75.1%和67.3%。
 
情绪知觉不仅包括对自己情绪的知觉,还包括能够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态度、情绪、兴趣和行为,能够站在他人立场看待问题,有主动和他人交流的意愿。调查显示,有67%的上海户籍学生表示在别人开口说话前,自己就能注意到对方情绪是什么样的。该比例在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和随迁子女学校学生中分别为55.5%和51.1%。另有24.5%的随迁子女学校学生表示自己“不太”或“不会”去注意到对方情绪是什么样的。调查也发现,在处理和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只有37.5%的随迁子女学校学生知道该怎么办,而上海户籍学生和公办学校随迁子女的比例分别为54.3%和50.6%。
 
在健康行为养成方面,三个群体的学生都养成了比较好的习惯。近90%的学校在餐前便后洗手方面做的非常好或比较好。
 
儿童安全
 
儿童安全的评估分别从交通安全和在校安全感与校园欺凌两个方面展开。
 
交通安全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户籍学生和公办学校随迁子女中,超过72%的学生都是由大人负责接送。但是,随迁子女学校中,由大人接送的占比明显低于前两类学生,为55.1%。
 
在校安全感与校园欺凌方面,超过75%的学生都感觉在校“非常安全”,但是,有超过10%的学生感觉在学校“不太安全”或“不安全”。
 
评估报告还对影响儿童教育、健康和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提炼,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影响学生的教育、健康与安全;家庭学习氛围与学生学习动力、阅读习惯与兴趣紧密相关;亲子沟通与陪伴显著影响学生学习动力、阅读兴趣/习惯和社会情感能力;家庭提供的学习支持对学生学习动力、阅读兴趣/习惯和社会情感能力有着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也与学生学习动力和社会情感能力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压力呈现显著负相关;父母参与学校活动越积极,其子女的学习动力和社会情感能力也会越强。另外,教师工作满意度越高,其学生在校人际关系越融洽,进而促进其学习动力的提高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最后报告对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演变进行的了分析,对救助儿童会在阅读兴趣开发,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与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启动学习困难学生追赶计划方面提出了建议。
 
论坛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胡伶博士说:“我们希望通过此次需求评估,反映上海地区儿童的教育、健康与安全状况,以及来自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各相关机构选择合适的干预项目提供依据及策略参考。”同时,救助儿童会上海项目总经理贾影博士也表示:“上海基础教育项目需求评估报告对救助儿童会非常有价值,它为我们今后在上海地区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参考和指导方向。救助儿童会将继续与相关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公益机构合作,帮助更多儿童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救助儿童会简介
 
救助儿童会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全球性机构,1919年成立于英国伦敦。今天,救助儿童会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国际儿童发展组织,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
 
早在1920年黄河水灾的时候,救助儿童会就开始为中国儿童捐款。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救助儿童会开始在中国大陆开展项目,目前已发展成为在中国工作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现有员工超过100名。救助儿童会在华代表处设立在北京,并在中国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工作。
 
以儿童为中心是救助儿童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关注所有儿童尤其是弱势和困境儿童。在中国,我们致力于服务困境儿童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特别是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以及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我们在儿童营养和健康、儿童教育和发展、儿童保护、儿童贫困、儿童权利倡导以及减灾救灾等方面,通过直接实施项目、开展培训、意识和能力提升、平台和机制搭建、调查研究、宣传和倡导等多种方式,改善和提高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
 
救助儿童会坚持非政府、非政治、非宗教及非营利的机构准则。在中国,我们注重与各级政府部门、社区、学术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紧密合作。在过去的20多年里,救助儿童会在中国累计帮助了数百万弱势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
 
2017年1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正式施行,救助儿童会成为第一批成功在北京获得注册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国家民政部将继续作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主管单位。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中华慈善网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6-2022 中华慈善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3964号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分辨率:建议您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